女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相貌,而是内涵(什么是女人的内涵的女人)

我合上眼眸,世界倒地死去,我抬起眼帘,一切重获新生。

常听身边有些女性说:

女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相貌,而是内涵(什么是女人的内涵的女人)

早过了“全球三十几亿男人,中国七亿男人,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猖狂岁月,越来越清楚,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我们能熟悉进而深交的异性实在太有限了,有限到我都做好了“接受他人的牵线,找个适合的男人慢慢煨熟,再平淡无奇地进入婚姻”的准备。

可小美并不打算这么做。

她今年29岁,身边的人都热心地给她介绍对象,催促着她结婚,电话里妈妈也总跟她抱怨:

你看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男朋友谈了半年,下个月就结婚了!

还有你的高中同学楠楠,大儿子都上小学了,上个月还生了二胎……

你呢,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小美都镇定自若,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在公司,她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回到生活中,则化身成有情调的精致女人。

每天下班回家,就会点上一个香薰,捧一本书,坐在飘窗读起来。周末还会去看展、参加读诗会,或者短途旅行,一刻也不让自己闲下来。

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硬是活出两人份的精彩。

就这样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她终于在生命的拐角迎来了自己的另一半。

一次周末,小美参加一个线下读诗会,小美上台读起了她最喜欢的那篇《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台上的人声色动容,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其中,最沉迷的一个,就是小美现在的老公。

小美读过的那些书,也许并没有给她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变,却一点点影响着她的气质和三观。

书本让她明白,婚姻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就该尽的义务,它始终都是一个女人拥有的选择权利。

“既然当下没遇到合适的人,何必强迫自己,如果因为家人,因为内心的焦虑,为了结婚而结婚,那这种低质量的婚姻,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生活。”

真正独立的女性,她们可以选择为爱的人洗手做羹汤,亦可以选择为自己仗剑走天涯。

如果婚姻不能满足她们当下的期望,她们大可不必为任何人而活,洒脱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早起刚收拾完早饭餐桌,装上洗衣机;

然后上午出门买好一整天的菜;

在做午饭之前,蓬头垢面地瘫坐在沙发上刷朋友圈;

......

在中国,家庭主妇婚后的生活并不那么靓丽光鲜、五光十色,相反大多数时候充斥着迷茫和无所适从。

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刷起朋友圈,看看别人家的婆婆妈妈,瞅瞅年轻人的感情经历,关注下热点新闻事件,觉得自己似乎并未与社会脱节。

可现实生活中,除了菜市场和超市,你一般不去别的地方。也许带着宝宝的话,会找别的宝妈聊一聊。想提笔写些什么,却发现值得一提的也许就是上个月宝宝出了一些痘子,害你担心了几个晚上睡不着。

这种“和谐”的生活,就是大多数家庭主妇的真实写照。

雅洁也不例外。

这种迷茫在她身上愈演愈烈,甚至演变成了一种焦虑,她眉头紧锁地跟我抱怨,“好担心自己撑不下去,突然在哪一天爆发......”

我看着雅洁,回了一句,“一个女人在成为别人的妻子、母亲之前,一定要先成为自己。

从《白夜行》到《百年孤独》,再到《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每天做家务时、坐公交车时、每晚睡前,她都会戴着耳机听书。

每每这个时候,她觉得自己既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母亲,她就是她自己,一个从书里面获得快乐和成长的人。

原来那种慌乱和对未来的不安,开始变成内心的安宁和充实。她变得越来越开朗,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与社会脱节的中年妇女了。

其实,好的婚姻不需要任何一方的牺牲和成全,需要的是彼此双方的独立,像两棵相邻的树一样,相互陪伴,又不依赖。

一个女人,无论何时都不能丧失独立行走的能力。你要让自己始终保持独立、拥有自己的思想,再以此去选择、编织自己的生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女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相貌,而是内涵(什么是女人的内涵的女人)」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