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指路(民间故事)(指路仙人的典故)

这年深秋,广宁县富户耿寿延掌柜,带着两个伙计,走水路到浙地营生,没想商船遭遇大浪!消息传到广宁耿家,犹如晴天霹雳,耿家外看富得流油,只因有耿寿延这根顶梁柱,如今这根顶梁柱一倾,整个耿家怕也是要覆灭了。

果然不假,耿寿延下葬后,耿家就开始了内乱。耿寿延曾娶二房,大的是贾氏,生一个儿子,名叫耿少,不学无术。另一房是曾氏,生一女叫耿绫。贾氏为大,平日不把曾氏放在眼里,如今耿寿延一死,更不在话下。遂三七二十一,公然分起了家。耿家有四处厢房,唯独西厢房是耿寿延专作书房之用,仅有三间,外套一个院子,西厢房摆设最为简朴,贾氏平时最闻不得书香味,就把这一处最寒碜的院落划归曾氏门下,其余东南北厢占为己有。同时命令下人把东南北厢通往西厢房的门都封死,这一来,与曾氏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另耿寿延在广宁县还有三处产业,即广宁钱庄一处,布庄二处,却统统被贾氏控管了。

仙人指路(民间故事)(指路仙人的典故)

一夜之间,曾氏和女儿耿绫,一下子没有了生计来源,只得揽活做。还好耿绫心灵手巧,从小就缠着奶娘教她刺绣!当时广宁县专有一家刺绣作坊,招收民间奇巧女子,从事刺绣的精细工活。耿绫谋下这份差事,日夜刺绣,虽累但也乐在其中。慢慢地,刺绣技巧出神入化,挣的钱足够贴补家用。

倒是曾氏,背着女儿唉声叹气,这个家,她是尽不了力的。只好囿在西厢房中,耿寿延的书很多,曾氏便一本一本拿去看,看多了,迷上了一本解签的书,这本解签的书改变了曾氏的生活。她有一次去广宁最大的城庙,意外碰到一帮人求好签在等城庙签神解签,可是那位姓钟的签神,年已古稀,生了一场病后,连话都讲不齐全,何能再解签呢?曾氏斗胆对围住钟签神的那帮人说,她可以试一下解签,钟签神听听她解的全否?就是这一次替钟签神解围,凭着曾氏对签的理解,博得众人的信任。钟签神很满意曾氏的表现,有意让她来城庙坐台,每日替人解签,也能混口饭吃,曾氏答应下来。

有一次,城庙前抬来了一顶轿子,只见贾氏从轿子下来,并不见欢颜,却是满脸悲凄,由丫头扶着进了城庙,径直奔到主堂就下跪祷告,最后摇了支签,把签递到解签台,贾氏正想说,求签神解支签,哪知一抬头正与曾氏面对面,看着曾氏穿解签人特有的服饰,惊得目瞪口呆。贾氏立即收敛了悲凄,轻蔑一笑,因在庙堂,她不敢口出脏语,夹着尾巴走了,连签都没有放回签筒。

曾氏拿起贾氏本来要解的签,这支乃是第三十七签,下下签。曾氏知道,自从耿寿延溺死后,贾氏掌管着耿寿延遗下的产业,因为经营无道,且耿少腹中空,根本没有半点做生意的料,起初他也表现出要承继父亲大干一番的势头,骗得了贾氏,可惜他暗地里出入赌场,跟人狠赌,活生生把耿寿延的一个钱庄给输掉了。贾氏得知后,为时已晚。今日赶到此摇签,盼能得个征兆,岂知撞见曾氏。

耿少犯下的过错实在是大,被贾氏关押在屋中。耿少脾气自是不小,一哭二闹三上吊,皆没法撬开贾氏这道壁垒,贾氏这次是不手软了,死了心的。她不想让耿少再插手耿家的生意。

耿少被困在屋中个把月后,蓬头散发,每日贾氏送来的好菜好饭食之无味,他的骨子里怨透了贾氏的无情,竟然把亲生儿子关禁。耿少每日就在屋中往窗外扔纸团,纸团上写着求救信号,可是广宁人都知这个耿家少爷平日所为,即使捡到了纸团,哪会前来搭救。倒是有个泼皮,捡到了一个纸团,嘿嘿一笑,遂拿着纸团到赌坊去。这耿少长久不来,这不是断了赌坊好赌之人的香火吗。于是赌坊恶棍李池挑了个月黑风高之夜,支人撬开了困住耿少的囚牢,把耿少弄了出去。

这耿少出了牢笼,李池便陪他沐浴香汤,上风月楼享温柔乡,耍到腿软脚酥再把他带到赌坊。李池也懂得投资,先让这位耿家少爷小赢几把,忘乎所以,再狠宰他一刀。

耿少死性不改,正中李池的圈套,没玩几把,就把赢来的银子全部又输光了。输光了再赌,李池便让他写欠条,再把银子借支他,玩来玩去的只是桌上的一堆银子,可玩一个通宵下来,耿家少爷的欠条赌资却是上万两银子了。

到了凌晨,清点欠资,耿少才清醒过来,完了,看来他的耿家布庄又保不住了。李池便拉下脸来,扣下耿少,让手下到耿家去递口讯,贾氏才知儿子又下赌场。赶忙让宋管家前往赌坊去会晤,不一会儿,宋管家慌张回来,报说耿少爷欠下万两的债银,已签好把西街布庄抵债。就这样,耿家的产业相继被耿少拱手送人。现在只剩东街的一处布庄了,贾氏却已心力交瘁,便让宋管家联系了一家买主,偷偷把布庄盘卖了,把卖得的银子存了起来,贾氏是担心儿子又输了布庄呀。

耿少把耿家产业折腾得如此狼狈,耿绫与曾氏也只有叹气的份。曾氏母女用自己的双手把苦日子过甜。虽然平淡,但也幸福。

曾氏闲下来的日子,就伺弄西厢院子里的花草。原先耿寿延在世时,因要搭套书房,所以院中植一丛葫芦竹,离葫芦竹不远处,有一株一人多高的仙人掌,仙人掌开一种艳红小花,小花五瓣,似粉嘟的小手,都指着葫芦竹丛的方向,甚是怪异。曾氏记得耿寿延对这株仙人掌很是关注,经常背着手在仙人掌前观赏那指向葫芦丛的小花,还戏称此花乃是富贵花。

贾氏把布庄卖了后,耿少还蒙在鼓里,禁不住又空手去赌坊。赌坊的恶棍李池照样支银子给他赌。哪知这次耿少如有神助,竟然赢了数盘,白花花的银子名正言顺地归到耿少名下。李池想不通这耿家少爷何时赌技长进了?

等耿少再来赌坊时,李池这次留了小心眼,叫人盯紧耿少的手脚。下了三盘后,耿少的马脚就露出来了,被人逮了个正着,耿少竟然出老千,证据确凿,耿少气短,口喊下次不敢了!李池岂能饶他,故意以他出老千为由,扬言要砍断他的脚和手。失了脚和手,这人怎么活。

耿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宁愿以耿家另一处布庄赎他的手脚。听耿少一讲,众人大笑,你还以为你真是耿家少爷呀,耿家布庄早已易姓换名了。什么?耿少跌坐在地。手却被李池按于砧板上,刀晃着耿少的眼。

耿少吓晕过去。被一盆冷水浇醒,见李池仍然执刀在嘲笑他。他一激灵,吐出一个恶毒的主意。矛头直指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耿绫。

可怜耿绫一个弱女子,在回家途中遭遇耿少拐骗。曾氏眼巴巴干等女儿回家,却不知女儿踪迹。遂上衙门去告状女儿耿绫失踪一案。官府以曾氏胡言乱语不以斟查。其实这种案子每年常有,官府见怪不怪,曾氏未曾动用银子,官府不急,也不索贿,就这么搁着,到了什么时候老百姓你开天目了,肯给官府送些银子,当官的才像木偶一样,动一动。

曾氏从衙门六神无主出来后,路上碰到耿少。曾氏拉住耿少的衣角问他可曾看到妹妹耿绫。耿少吓得脸色煞白,推托不曾见过就逃走了。十日过去,没有耿绫的半点消息,曾氏绝望了。一天曾氏恍恍惚惚中听到有人在敲西厢院的门,曾氏以为是女儿回来了,赶忙从睡梦中爬起来,待曾氏开了门,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女儿敲门,门外站着城庙扫香灰的老汉和一个云游僧人。

老汉说明来意,曾氏十几天不曾到城庙去解签,多亏了这位云游僧落脚在此,替求签人解签达意。如今这云游僧又要云游去了,老汉特来探问曾氏。

原来如此,曾氏把二人让进院中,给二人上了杯茶。那云游僧却不落坐,径直在院中观看植物,特别注意起那株耿寿延植下的仙人掌。云游僧打了个佛礼:“奇哉!敢问曾施主,可知这株仙人掌名号?”

曾氏回道不知,告知是先夫植下,并不曾告知具体植物之名,只知是株仙人掌罢了。

云游僧不答话,却顺着仙人掌上所开的小红花所指,走到窗前一丛葫芦竹前。参看了周遭,然后笑道:“老纳没猜错的话,曾施主的先夫以前家资丰厚吧?”

曾氏点头作答,便把耿家恩怨讲给僧人听。末了,曾氏讲到最近其女耿绫失踪一案,而官府坐视不管,只因没有银两贿赂给他们!

僧人道,“这官家不替民作主,着实可恨!不过曾施主的银两,怕可以寄托在这株仙人掌上!”

老汉和曾氏一听,皆糊涂不解。

僧人开言道:“这株虽是仙人掌,但它并不常见,名叫‘仙人指路’!这种仙人掌善于蓄结银气,根须若不能触及到地底下银两的气味,根本是开不了红花的,现如今它红花似锦,开得异常璀灿,离此株仙人掌不远的地底下,定当埋有银资。且看它红花所指,皆是指向那丛葫芦竹,老纳没言错的话,此株仙人掌的根须定已伸到了葫芦竹处!”

为防隔墙有耳,曾氏只好劳烦老汉伐掉了葫芦竹,然后顺着铲掉的葫芦竹处深挖下去,果然现出两坛瓮,瓮边缠绕着密密麻麻的仙人掌的根须,搬出重瓮,其中一瓮皆是白花花的银两,另一瓮则是珠宝玉器。

耿寿延把巨资埋于此,却来不及告知家人就溺水而亡,好在他生前植下这株仙人掌,才不至于让这笔财产屈尊地下。曾氏用其中的一部分银子上交官府,官府果然卖力,不出一个月,就从临近的风月楼把耿绫解救出来,并且治了耿少和恶棍李池的罪名。

曾氏后来从别人手里,赎回了耿家的一处布庄,悉心经营,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曾氏一向待人和善,经常做些义举,倒也在广宁县留下了好声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仙人指路(民间故事)(指路仙人的典故)」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