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水学,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它互为一体的工具,也就是罗盘。 其实最早是没有罗盘的,罗盘也叫罗经或罗庚。最早的叫司南。当然,作用主要是用干指示方向。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也是历史上最早有记录们分辩方向的东西了。司南外形是正方形,在它的盘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天干,地支,与二十八星宿的文字 。由于中间磁针是个勺子状,且易移位,携代也不方便。于是到了北宋时期经过改良出现了“指南鱼”也就是用薄铁片剪成鱼形,腹部略下凹,像支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上能指示南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载有指南针约四种装法。它已经归括了至今为止指南针的两大类别:水针与旱针。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以前罗庚简单的分三层。也就是八卦与地盘再加上二十八星宿,唐代杨筠松经过经验觉得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于是创立了天盘。就是地盘格龙与立向,天盘纳水。注意,此时的天盘用的是双山。由于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理论形成于当时的学术中,所以天盘就在地盘的基础上顺时针右移了七点五度。而地道右旋,在后来宋朝时期的赖布衣创立人盘则据此在地盘基础上左移了七点五度。到此为止,罗盘上的天地人己形成外加二十八星宿一个早期的罗盘己形成。从此以后经过逐渐细化,罗盘上根据情况需要层次逐渐递增。但真正用到的也只有那么几层。可以说你要把现代罗盘上几十层全部理会并了熟于胸运用自如的当世也没有几人,当然如若办到了,那肯定也是宗师级的了。一些感言不当之处请读者海涵。
风水术的发展(二)(从风水的发展史看风水理气)
原文链接:风水术的发展(二)(从风水的发展史看风水理气),转发请注明来源!
「风水术的发展(二)(从风水的发展史看风水理气)」评论列表